基于这种情况,互联网上开始刮起一股关于影视后期的学习之风。不少影视后期培训班喊着“0基础学剪辑”口号,祭出“学完之后能包就业推荐”的一记大招,吸引了部分待从业人群的注意
年轻人为何盯上学剪辑?众所周知,流量是可以变现的财富密码。
不管是选择做自媒体从众多影视博主中杀出一条血路,还是选择转行以影视剪辑为职业,技术素养不可或缺,而培训班看起来正是一条捷径。更何况,心动了就准备行动起来的孙芸发现,在搜索到的课程中,前期体验价格普遍偏低,有些甚至可以免费体验,“那还犹豫什么,先跟一节体验课试试,行就跟着学,不行我也不亏。”
影视后期培训班众多
可见,剪映、快影这一类小白适用软件,虽然让影视后期这个原本技术含量颇高的职业逐渐走下神坛,开始拥抱大众,但仅仅凭借它们目前仍难以完全打破所有的技术壁垒,想拥有高级的特效与更好的视效,还是需要进行更加专业的操作,“专业工具、专业人员、专业技术方方面面,缺一不可。”
方雨告诉锌刻度,专业工具使用起来很复杂,自学成才速度太慢,也不容易找到章法,报个影视剪辑班的话,先不说到底能不能像宣传所说靠学到手的技术赚钱吃饭,至少加字幕、打关键帧、抠像之类的技术操作,镜头、景别的衔接规律,特效的添加这些技术手段总能学到一星半点。
花几千元培训还能包分配工作?当然,除了在投放的广告中重点表明能借此就业赚钱之外,很多课程也在宣传中标明了其极其低廉的体验价格,显而易见是为了达到引流的效果。锌刻度顺着这些广告联系了不少影视后期培训班,发现在上体验课的过程中,老师的目的性非常明确,就是为了推销自家高达几千元的影视后期课程。
在体验课上,首先,为了表明教学水平与课程质量,老师会通过Ae、C4D等软件,进行后期技术的展示和简单教学,并展示相关作品;
然后,为了增强学习后期技术对学员的吸引力,老师会详细讲解国内外影视后期制作行业的发展现状,并列举一些大公司影视后期制作类岗位的高薪资水平,以凸显做影视后期的发展“钱景”;
紧接着,为了让学员当场激情下单购买课程,老师会抛出限时减免学费的福利政策,并暗示优惠仅此一次,隐含“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”的深意;
最后,为了彻底打消学员在职业发展上的顾虑,老师重点提示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商务资源推荐,以及毕业后也会有相关岗位的安排,不用担心接不到单和就业问题。
综合来看,经过老师的讲解,环环相扣的一堂体验课下来,“缴费上课—学习技术—保障就业—高薪厚职”的逻辑链条便清晰地呈现在了学员眼前。
“我们有专门的就业部门,负责学员毕业之后的就业安排。在全国共有10多万家企业与我们合作,华为、新浪、京东、淘宝这些都是我们的合作对象。”在咨询另一家影视后期培训班时,相关工作人员向锌刻度明确表示,他们合作的单位众多,可以按照学员的技术水平向这些合作单位进行推荐。
但当锌刻度以假设性问题“假如我学得不好也可以帮我推荐进大公司吗”进行咨询时,得到的回答却模棱两可,“你学得好可能就可以进入大公司,你学得不好那就先从小公司做起。”
针对保障就业的问题,在锌刻度再三追问之下,该工作人员坦诚,最终的就业还是需要依靠学生自己,“你自己不努力,你都没学出来,我怎么给你保证就业?”
值得注意的是,按多位培训班老师的说法,学习影视后期并没有学历限制,就业更多看的也是技术含量。但其实,这种说法并不全面,也过于理想化,剪辑师的薪资水平与实际就业具有一定的隐性门槛。
曾有从业者爆料,刚入行的剪辑师基本上就是跟机员、拼接员,这样的新人无法为公司创造价值,甚至还需要有人带,工资必然低,且公司或许也并不愿意花成本培养他们,“只有等到工作经验增长、专业技术提升了之后,才能说可以为公司,或者为自己自己创造更多价值,工资水平自然水涨船高。”
“野生剪辑师们”难逃的风险像方雨这样不以赚钱为目的学习影视后期技术的人,终究只是人群中的少数,更多人花钱上影视后期培训班,还是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在考虑这件事,他们的出路目前看起来无非就是两个,要么进入公司的影视后期类岗位,要么在互联网平台上做影视自媒体。
大多数影视后期岗位对学历及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
可惜上文已经讲过,高薪资的技术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,而被各种影视后期班培养出来的“野生”剪辑师还可以做的另一种选择,影视自媒体圈也差点被巨浪掀翻。
其中,版权方们还控诉,“大量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未经权利人授权,将影视作品进行任意剪辑、切条、搬运、传播等,引发一系列盗版侵权问题和纠纷,严重侵犯影视作品权利人合法权益,甚至损害影视作品的完整性、曲解影视作品内容的主旨原意。”
影视博主的二次创作,不就是如此吗?
版权方此时提出这份版权保护声明,可能不光是不堪忍受这种行业乱象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,那就是历经十年完成的新《著作权法》将于生效。
当版权保护的重锤缓缓落下,影视制作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受到影响,野生剪辑师们也不会例外。